回光守中章第三

2023-01-20 16:58:04 榜哥果園網站觸屏版 已讀

回光守中章第三

圖片關鍵詞
回光守中章第三
圖片關鍵詞
祖師曰:回光之名何昉乎?昉之自文始真人也。即關尹子。回光則天地陰陽之氣無不凝,所謂精思者此也,純氣者此也,純想者此也。初行之訣,是有中似無,久之功成,身外有身,乃無中生有。百日專功,光纔真,方為神火。百日後,光自然聚。一點真陽,忽生黍珠,如夫婦交合有胎,便當靜以待之,光之回,即火候也。
圖片關鍵詞
「回光之益之妙,本文詳矣,回光得聚之訣亦備矣。然猶有欲取先與玄妙一訣,可引而伸之,其訣乃放光以引耳。放光妙用,在知廓其氣機,欲廓氣機,在知氣透九霄,欲行上透,須知下達,下達作用,須先目光聚於乾宮,光足則下達中下,乃穿閭後透,透頂而上。透愈高,現愈廣,覺廣仍以事回耳,此未傳之秘也。」
圖片關鍵詞
夫元化之中,有陽光為主宰,有形者為日,在人為目,走漏神識,莫此甚順。故金華之道,全用逆法。回光者,非回一身之精華,直回造化之真氣,非止一時之妄想,直空千劫之輪迴。故一息當一年,人間時刻也,一息當百年,九途長夜也。凡人自㘞戶臥切,音和。的一聲之後,逐境順生,至老未嘗逆視,陽氣衰滅,便是九幽之界。故《楞嚴經》云:「純想即飛,純情即墮」。學人想少情多,沉淪下道。惟諦觀息靜,便成正覺,用逆法也。《陰符經》云:「機在目」。《黃帝素問》云:「人身精華,皆上注於空竅是也。」得此一節,長生者在茲,超升者亦在茲矣。此貫徹三教功夫也。
圖片關鍵詞
光不在身中,亦不在身外,山河日月大地,無非此光,故不獨在身中。聰明智慧,一切運轉,亦無非此光,所以亦不在身外。天地之光華,布滿大千,一身之光華,亦自漫天蓋地,所以一回光,天地山河,一切皆回矣。人之精華,上注於目,此人身之大關楗也。子輩思之,一日不靜坐,此光流轉,何所底止!若一刻能靜坐,萬劫千生,從此了徹。萬法歸於靜,真不可思議,此妙諦也。然工夫下手,由淺入深,由粗入細,總以不間斷為妙。功夫始終則一,但其間冷煖自知,要歸於天空海闊,萬法如如,方為得手。
圖片關鍵詞
聖聖相傳,不離反照。孔云:「知止」,釋號:「觀心」,老云:「內觀」,皆此法也。但返照二字,人人能言,不能得手,未識二字之義耳。返者,自知覺之心,返乎形神未兆之初,即吾六尺之中,返求箇天地未生之體。今人但一、二時閒坐,反顧其私,便云返照,安得到頭!
圖片關鍵詞
佛道二祖,教人看鼻尖者,非謂著念於鼻端也。亦非謂眼觀鼻端,而念又注中黃也。眼之所至,心亦至焉,心之所至,氣亦至焉,何能一上而一下也,又何能忽上而忽下也。此皆認指為月。畢竟如何?曰鼻端二字最妙,只是借鼻以為眼之準耳。初不在鼻上,蓋以太開眼,則視遠,而不見鼻矣。太閉眼。則眼合,而不見鼻矣。大開失之外走,易於散亂。太閉失之內馳,易於昏沈。惟垂簾得中,恰好望見鼻端,故取以為準。只是垂簾恰好去處,彼光自然透入,不勞你注射與不注射也。
圖片關鍵詞
「天心章言以意引臨心後關前,是示功夫已到之人,統說回光之全功也,此言不必念又注黃中,是教初學凝神一處以聚光,不可分心兩處也。待得透入之後,則鼻尖是指,中黃是月。看鼻尖者,用以為眼之準,使無外走內馳之弊,惟垂簾為得中,然意初不在鼻而在天目。所以聚光於此,光既得聚,則又須引光下注中黃,蓋以中黃,在人身地天之中正,即易之黃中,釋氏所謂緣中,吾宗名曰玄牝之門,乃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玄竅,修真成道之基,基於此者,初學如何便得注此。故須假鼻尖以為準,始得光聚天目。天目為三光之都會,而山根為人之性戶,上達泥丸,中達黃中,下通臍後者。故須凝聚光於此處,由此而下注,是乃不易之功法。然忌太著意,又忌無意,兼忌躐等而進。自然總以光聚黃中為得也。」
圖片關鍵詞
看鼻端只在最初入靜處,舉眼一視,定箇準則便放下。如泥水匠人用線一般,彼只起手一挂,便依了做去,不只管把線看也。
10 圖片關鍵詞
止觀是佛法,原不秘的。以兩目諦觀鼻端,正身安坐,繫心緣中,道言「中黃」,佛言「緣中」,一也。不必言頭中,初學但於兩目中間齊平處,繫念便了。光是活潑潑的東西,繫念眼之齊平處,光自然透入,不必著一念於中黃也。此數語,以括盡要旨。其餘入靜出靜前後,以小止觀書印證,可也。
11 圖片關鍵詞
緣中二字極妙。中無不在,遍大千皆在裏許,聊指造化之機,緣此入門耳。緣此為端倪,非有定著也,卽此一字之義,活甚,妙甚。
12 圖片關鍵詞
止觀二字,原離不得,卽定慧也。以後凡念起時,不要仍舊兀坐,當究此念在何處,從何起,從何滅,反覆推窮,了不可得。卽見此念起處也,不要又討過起處,所謂覓心了不可得。吾與汝安心竟,此是正觀,反此者名為邪觀。如是不可得已,即仍舊綿綿去,止而繼之以觀,觀而繼之以止,是定慧雙修法,此為回光。回者,止也,光者,觀也。止而不觀,名為有回無光,觀而不止,名為有光而無回,誌之。
13 圖片關鍵詞
「止觀原文,有此推究功法,是為未見心體,且不真信心體本虛本無,本淨本寂,故有等等推究,造至了不可得,蓋已為汝安心竟也。此一句是為即境指點法,若已見性,一照即覺,妄自遁矣,不勞推究。妄去體驗,不勞尋覓。然只可為已見性者道,若未見性,必令從推究體得,尚須當下點破,信根方堅,疑根方斷也。此後綿綿行去,但囑勿動勿隨,憑他妄況彌天蓋地,而吾體自存。種種妄況,一切如浮雲之點太虛,與我何損之有?蓋此種種妄況,乃是氣機,第無淨盡之理,一起掃除之念,此念即妄,此起即著。古德云:『驅除煩惱重增念,趨向真如即是邪。』故吾宗但囑勿動,動則非逐即隨,豈僅亂性已哉。謹按此節祖意,乃在知止,故有等等推究功法也。吾輩事之,但加心信以行,一味返妄歸真。返妄歸真。不外回字,回光自返,無勞引導。一得寂體宗旨,謂當靜也照,動也照,第照字須若春之日,秋之月,乃為得宜耳。」


Powered by MetInfo 5.3.19 ©2008-2024 www.MetInfo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