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要氣沉丹田?
2017-02-16 圖文整理/蔡貿昇
標籤: 為什麼要氣沉丹田?
無論是太極拳的內丹修煉,還是現代的健身氣功,都圍繞著氣沉丹田這個中心去操練。可見,氣沉丹田對人體生理有極大的益處,對修煉者的功夫有極大的促進。那麼,氣沉丹田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呢?我們只有明白了道理,掌握了方法,在練功實踐中,才能百尺竿頭,更進一步,取得最佳的練功效果。
一、關於氣
氣,古稱“炁”,是我國古代先賢對傳統文化認知的產物。它被廣泛地運用到天文、地理、中醫、氣功等諸多學科。“氣聚則成形,氣散則渺茫”,這是“氣”的文化理論對於世間物質生滅的整體概括。氣,也是氣功學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的核心內容。人體之氣,根據其所在部位和所起作用的不同,主要有受之于父母,與生俱來的“先天之氣”,呼吸之氣與飲食精微混合而成的“後天之氣”,以及調節人體陰陽變化的“臟腑之氣”等等。“先天之氣”,也就是人體的“元氣”。它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,它對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益壽延年起著決定性作用。“元氣”,是我們氣功修煉的主體。故此,《金丹四百字》中說:“煉氣者,煉元氣,非口鼻呼吸之氣。”這指明了氣功修煉的根本所在。
人體的元氣,包括元陰之氣和元陽之氣兩部分。它是由人體的先天之精所化生的,它依靠後天水穀中的營養不斷滋生壯大。元氣發源於腎包括命門,藏於人體臍下的下丹田。元氣借助于人體三焦的經絡通道疏布於人體各處的組織器官,推動著五臟六腑生理活動的正常運轉。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力的原動力,是人體中諸氣的源泉。諸如在臨床中,中氣不足、心氣虛弱等病症,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其元氣虛虧,從而造成諸氣傷損,極易生髮各種病症。
二、關於丹田
在傳統氣功學中,丹田在人體中有三處。兩眉之間的印堂穴稱為“上丹田”,以此為煉神之所;在兩乳之間的膻中穴稱為“中丹田”,以此為煉氣之所;在臍下三寸的關元穴稱為“下丹田”,以此為煉精之所。練功所指的氣沉丹田,是指人體的下丹田而言。這是因為,傳統氣功的修煉層次是,練精化氣,練氣化神,練神還虛。煉精化氣是打基礎的第一步,而“腰為腎之府”,所以說,此處的下丹田正是腎臟所居之處。腎臟具有藏精的功能,它既藏受之于父母,與生俱來的“先天之精”,又藏來源於五臟六腑水穀運化所生的“後天之精”,腎精能滋養臟腑和肢體各部位組織。腎臟所藏之精,來源於後天飲食的不斷補充,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力和促進其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,同時,也是內氣修煉過程中的物質基礎。
三、氣沉丹田的作用
人體的下丹田,具體指臍內向裡斜下一寸三分,又稱一寸半處。即小腹之內,骨盆之中,膀胱之後,骶椎之前,會陰穴之上,氣功家稱此處為儲藏真氣的“夾室”。其實,此處是人體許多重要臟器所在之地。尤其是生殖器官聚集的地方。由外及內進行剖析,首先是腹肌,腹肌是牽動人體腰部及下肢力量的關鍵,它並對小腹內的臟腑起保護作用。其內部則是生殖腺聚集的部位。如精囊腺、前列腺、女性的卵巢等性分泌腺。科學家認為增強有關內分泌臟器的機能,是增強人體生命活力的重要措施之一。性機能的增強,可以保證人體產生自身所需要的性激素。這些激素是促進人體各器官生長、發育,並持久地維持其正常狀態,延長壽命的極其重要的生命原素。
不但是元氣和腎精的藏匿之所,而且還是神闕、氣海、關元、命門、腎俞等要穴的所居之處,這些穴位具有強身健體的獨特作用。人體的下丹田,也是任脈、督脈、沖脈精氣運行的起點。下丹田所藏之元氣為人體諸氣之源,腎臟所處下丹田,腎又被稱為先天之本。因此,稱下丹田為“生氣之源”,乃“十二經之根”。是任督二脈的起點。而任脈被稱為“陰脈之海”,它對人體所有的陰經,都能起到統禦和調節作用;督脈又被稱為“陽脈之海”,它對人體所有的陽經,也都能起到統禦和調節的作用。
所謂“氣沉丹田”,就是在排除雜念的基礎上,減少後天識神對練功正念的干擾,使人體的精神意識不斷返觀內視下丹田,從而不斷激發人體的丹田之氣。用正念意識不斷調動人體各部位的內氣,向下丹田會聚,從而使丹田之氣逐漸充盈。用深長悠緩的逆腹式呼吸,對後天之氣即呼吸之氣的不斷調煉,從而起到用後天之氣培補先天之氣即元氣的作用。充盛的元氣,必然使丹田之氣更加旺盛。氣沉丹田,就是通過真意調神即調心,深長的呼吸即調息,腹部凸起凹進的形體動作即調身,對人體的下丹田進行全方位的即精氣神強化訓練,從而使人體的生命能量不斷貯存于下丹田。通過日積月累的不懈練功,當下丹田的能量充盛至極時,丹田之氣就會自滿四溢。此時,就可以意引氣,通經活絡,促進人體的氣血運行,從而實現保健強身的作用。
人體的心臟在上焦,屬火;腎臟在下焦,屬水。氣沉丹田中的“沉”字,對氣功鍛煉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。《素問·調經論》中說:“心藏神。”我們的身體進入氣沉丹田的練功狀態後,心神不斷地調氣下沉于“丹田”,這樣,心中之陽氣就可順利下降至腎,以起到滋養腎陰的作用。這樣,通過氣沉丹田的修煉,就能對心陽與。腎陰進行調理。“心腎為先天之本”,它們二者的關係是否協調,這關係到人體的健康長壽。因此,氣沉丹田有利於心火與腎水之平衡,從而促進了“心腎相交”最佳練功狀態的發展。由此,提高了練功層次,強健了體魄。
氣功鍛煉之目的,就是使人體達到上“虛”即虛靈下“實”即充實的健康狀態。而氣沉丹田是達到並維持這個狀態的最佳練功方法。在這種狀態中,人體的頭腦特別清醒。這是心神虛靈的表現。在這種狀態中,人體的腰腿特別穩固。這是腎精與腎氣充實的表現。因此,上“虛”下“實”是人體最佳的生理狀態,它能起到協調臟腑功能,防治身心疾病和促進人體生命活力的作用。
四、關於丹田內轉
丹田內轉,即某些運動家提倡的“骨盆體操”、”海底運動”等,也就是太極拳運動強調的“丹田內轉”之內功功法。可以增強消化系統的吸收功能,增強性功能,培養真氣,增強內分泌,產生性激素,從而達到健美、健腦、嫩膚。這種丹田內功與整體運動結合起來,就可以達到祛病延年健康長壽的境域。
從技擊角度分析,這種丹田內轉功法,則是太極拳所特有的螺旋型的松活彈抖勁的動力源泉。拳論所謂“主宰於腰”,實質上就是主宰于丹田。太極拳運動發勁時,丹田內部潛轉活動的離心運動和向心運動表現在:發,則放射到四肢,即氣貫四梢;卷,則從四梢收到丹田,即氣聚丹田。但這種力量的收和放,都不是直線的,而是通過人體所特有的一系列的螺旋動作、節節貫穿地來實現。平素的套路鍛煉,推手、單式鍛煉,一招一勢都著眼于丹田潛轉,著眼于丹田內轉帶動四肢乃至周身,不斷發揮丹田內轉這種人體的樞紐作用對於增強人體的自衛、技擊能量,無疑是十分重要的。拳論中所謂:“周身柔軟似無骨,忽然放出都是手,”即這種丹田爆發力的形象描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