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-24

10-24教戰守策

  現在人民的禍患究竟在哪裡呢?在於只知道安樂卻不知道危難,能享受安逸卻不能勞累吃苦。這種禍患現在看不出來,但是將來會看出的。現在不給它想辦法,那以後就有無法挽救的危險了。



  從前先王知道軍備是不可以放棄的,所以天下雖然太平,(也)不敢忘記戰備。秋冬農閒的時候,召集人民打獵借此教練武事,教他們學習前進、後退、跪下、起立的方法,使他們的聽覺和視覺習慣於鐘鼓、旗幟(這些軍隊的號令)之間而不迷亂,使他們的心意適於攻打殺戮的情形而不致恐懼。因此即使有盜賊的事件發生,而人民也不會驚恐潰亂。



  等到後代,採用迂腐的儒生建議,把解除軍備當做君王的英明措施,天下既然安定了,就把裝備武器收藏起來。幾十年以後,裝備武器都敗壞了,人民一天一天地習慣于安樂生活;一旦忽然傳來盜賊的警報,就彼此惶恐,傳佈謠言,不戰就逃跑了。(唐)開元、天寶年間,天下難道不是很安定嗎?就是因為那時人民習慣于太平生活的快樂,經常生活在酒食遊戲裡面,那堅強的意志和勇氣逐漸減少以至於衰頹,(筋肉)萎縮僵化而振作不起來,因此小小的安祿山一旦乘機作亂,四方的人民就象鳥獸奔竄一樣,求作囚犯和俘虜還來不及;國家分裂,而唐王朝當然因此而衰弱了。



  我曾試著論述這個問題:天下的形勢譬如人的整個身體。王公貴人用來保養身體的措施,難道不是很周全嗎?而他們平日常常由於病多而苦惱。至於農夫平民,終年勤勞辛苦卻未曾生病。這是什麼原因呢?天氣和季節的變化,這是產生疾病的原因。農夫平民,夏天最熱的時候奮力耕作,冬天極冷的時候還在野外勞動,他們的筋骨經常冒著烈日嚴寒,肌膚被雨雪霜所浸漬,使得他們輕視霜露,不畏風雨,所以寒冬炎暑不能夠給他們造成病害。現在王公貴人住在高大深邃的房屋裡,出門就坐車子,颳風就如穿皮衣,下雨就打著傘,凡是用來預防疾患的工具無不應有盡有;畏懼風雨寒暑有些太嚴重了,保養自己的身體也有些太過分了,稍不注意,寒暑就侵入身體了。因此,會保養身體的人,使自己身體能夠安逸又能勞動,慢步快走活動操作,使自己的四肢習慣於寒冬炎暑的變化;然後可以使身體強健有力,經歷艱險而不受傷害。人民也是如此。現在太平的時間長了,天下的人驕氣懶惰脆弱,就象婦女小孩不出內室的門一樣。談論起打仗的事情,就嚇得縮著脖子大腿發抖;聽說盜賊的名字,就掩住耳朵不願意聽。而且士大夫也不曾經說起戰爭,認為這是生事干擾人民的生活,露了苗頭不可以讓它再發展:這不也是畏懼太嚴重而保養得太過分了嗎?



  再說天下本來就有意想不到的禍患。愚昧的人看到四面八方太平無事,就認為變故無從發生,這也是不對的。現在國家用來奉送給西夏、契丹的財物,每年的財物,每年以百萬來計算。奉送的財物是有限的,而索求財物的人是無滿足的,這種形勢必然導致戰爭。戰爭,是必然的趨勢,不從我方開始,便從敵方開始,不發生在西方,便發生在北方;所不知道的,只是戰爭的發生有早有遲有遠有近,總之,戰爭是不可能避免的。國家如果免不了用兵,而用兵不憑著逐步訓練,卻使人民從安樂太平的環境中,一下子投身軍隊走向生死決鬥的戰場,那他們的禍患必定有不可估計的危險。所以說,天下的人民只知道安樂而不知道危險,能夠安逸而不能勞累吃苦,這是臣所認為的最大的禍患。



  臣想使士大夫崇尚軍事的勇敢,講述演習兵法,對在官府服役的平民,教他們學會列隊佈陣的法度,對那些負責緝捕盜賊的差役,教授給他們撲擊刺殺的方法。每年年底就集合在府城裡,象古代考試武藝的辦法,評定勝負,有賞有罰;等實行的時間長了,就又按照軍法部署辦事。然而議論的人(持不同意見人)一定認為無故調動人民,又用軍法困擾,那百姓將會不安定;可是臣認為這才是安定人民的好辦法。國家果真不能去掉戰爭,總有那麼一天將驅使沒有受過訓練的百姓去作戰。平時召集百姓進行訓練,雖然有些小的恐慌,可是跟突然讓那些沒有受過訓練的百姓上戰場的危險相比,又怎麼樣呢?



  現在國家駐紮在地方上的軍隊,驕橫又有怨言,欺壓百姓,向他們的上司邀功,什麼原因呢?這是因為他們認為天下懂得作戰的只有他自己罷了。假如使一般百姓都對軍事熟習,他們知道還有對手存在,那麼一定能夠打破他們的壞主意又壓下他們的驕氣。利和害的界限,難道不是很明白嗎?



鹿寮坑文化工作室  編譯      
  gău zhăn shiu⁺ cèd sù shid
  教 戰 守 策 蘇 軾
 
 
  fu dòng gìm sèn min ziì fam⁺ gó òn cai⁺ zài cai⁺
  夫 當 今 生 民 之 患 , 果 安 在 哉 ? 在
  rhi dì òn rhi bud dì ngui nen rhìd rhi bud nen lo cii⁺
  於 知 安 而 不 知 危 , 能 逸 而 不 能 勞 。 此
  ki fam⁺ bud giĕn rhi gìm rhi ziòng giĕn rhi tà ngid gìm bud
  其 患 不 見 於 今 , 而 將 見 於 他 日 。 今 不
  vui ziì giĕ ki heu⁺ ziòng rhìu só bud kó giŭ zhá
  為 之 計 , 其 後 將 有 所 不 可 救 者 。
 
 
  sìd zhá sièn vong dì bìn ziì bud kó hĭ rhà shi⁺ gŭ
  昔 者 先 王 知 兵 之 不 可 去 也 , 是 故
  tièn ha⁺ sùi pin bud gám mong zhăn ciù dùng ziì hid zhĭ
  天 下 雖 平 , 不 敢 忘 戰 。 秋 冬 之 隙 , 致
  min tien liàb rhì góng vú gău ziì rhì zĭn tŭi cò zog ziì fòng
  民 田 獵 以 講 武 , 教 之 以 進 退 坐 作 之 方
  sií ki ngí mug sìb rhi zhùng gú zìn ki ziì gièn rhi bud lon⁺
  , 使 其 耳 目 習 於 鐘 鼓 旌 旗 之 間 而 不 亂
  sií ki sìm zhĭ òn rhi zám ngăi sad fad ziì zĭ rhi bud ngiab
  , 使 其 心 志 安 於 斬 刈 殺 伐 之 際 而 不 懾
  shi⁺ rhì sùi rhìu to⁺ cèd ziì biĕn rhi min bud zhĭ rhi giàng
  。 是 以 雖 有 盜 賊 之 變 , 而 民 不 至 於 驚
  kui⁺
  潰 。
 
 
  kìb zhĭ heu⁺ shĕ rhung⁺ hì rhi ziì ngì rhì hĭ bìn
  及 至 後 世 , 用 迂 儒 之 議 , 以 去 兵
  vui vong zhá ziì shĭn zied tièn ha⁺ gĭ tin⁺ zed gién gab rhi
  為 王 者 之 盛 節 。 天 下 既 定 , 則 卷 甲 而
  cong ziì sŭ shìb ngien ziì heu⁺ gab bìn sún bĭ rhi ngin
  藏 之 。 數 十 年 之 後 , 甲 兵 損 敝 , 而 人
  min ngid rhì òn rhi rhìd lòg zud rhìu to⁺ cèd ziì gĭn zed
  民 日 以 安 於 佚 樂 ; 卒 有 盜 賊 之 警 , 則
  siòng rhi kiúng ki⁺ ngo ngien bud zhăn rhi zeú kòi ngien tièn
  相 與 恐 懼 訛 言 , 不 戰 而 走 。 開 元 、 天
  bó ziì zĭ tièn ha⁺ kí bud tai⁺ chi⁺ vui ki min òn rhi
  寶 之 際 , 天 下 豈 不 大 治 ? 惟 其 民 安 於
  tăi pin ziì lòg gàm fǒn rhi rhiu hĭ ziú shìd ziì gièn ki
  太 平 之 樂 , 酣 豢 於 遊 戲 酒 食 之 間 ; 其
  gòng sìm rhúng hĭ siàu hò tun⁺ mò vùi kied rhi bud fùg zhín
  剛 心 勇 氣 , 銷 耗 鈍 眊 , 痿 蹶 而 不 復 振
  shi⁺ rhì kì kì ziì lug sàn rhid chud rhi shĭn ziì sĭ fòng
  。 是 以 區 區 之 祿 山 一 出 而 乘 之 , 四 方
  ziì min chiŭ bùn niàu cŏn kièd vui siu lù ziì bud ha
  之 民 , 獸 奔 鳥 竄 , 乞 為 囚 虜 之 不 暇 ,
  tièn ha⁺ fùn lièd rhi tong shid rhìn rhì mi rhì
  天 下 分 裂 , 而 唐 室 因 以 微 矣 。
 
 
  gŏi shong chĭ lun⁺ ziì tièn ha⁺ ziì shĕ pid rhi rhid
  蓋 嘗 試 論 之 : 天 下 之 勢 , 譬 如 一
  shìn vong gùng gŭi ngin só rhì rhòng ki shìn zhá kí bud zhĭ
  身 。 王 公 貴 人 所 以 養 其 身 者 , 豈 不 至
  zài rhi ki pin gì shong kú rhi dò cìd zhĭ rhi nung fù
  哉 ? 而 其 平 居 常 苦 於 多 疾 。 至 於 農 夫
  siáu min zhùng sŏi kin kú rhi mui⁺ shong gŏ piang⁺ cii⁺ ki
  小 民 , 終 歲 勤 苦 , 而 未 嘗 告 病 , 此 其
  gŭ ho rhà fu fùng rhí sòng lŭ hon chú ziì biĕn cìd ziì
  故 何 也 ? 夫 風 雨 霜 露 寒 暑 之 變 , 疾 之
  só rhiu sèn rhà nung fù siáu min shĭn ha⁺ lìd zog kiung
  所 由 生 也 。 農 夫 小 民 , 盛 夏 力 作 , 窮
  dùng pùg lŭ ki gìn hai ziì só chùng fam⁺ gì fù ziì só
  冬 暴 露 , 其 筋 骸 之 所 衝 犯 , 肌 膚 之 所
  zĭm zid kìn sòng lŭ rhi ab fùng rhi shi⁺ gŭ hon chú bud
  浸 漬 , 輕 霜 露 而 狎 風 雨 , 是 故 寒 暑 不
  nen vui ziì tùg gìm vong gùng gŭi ngin chŭ rhi chung vug ziì
  能 為 之 毒 。 今 王 公 貴 人 , 處 於 重 屋 之
  ha⁺ chud zed shĭn gì fùng zed sìb kiu vu⁺ zed ngi⁺ gŏi
  下 , 出 則 乘 輿 , 風 則 襲 裘 , 雨 則 御 蓋
  fam só rhì li⁺ fam⁺ ziì ki⁺ mòg bud pi⁺ zhĭ vŭi ziì
  。 凡 所 以 慮 患 之 具 , 莫 不 備 至 。 畏 之
  tăi shím rhi rhòng ziì tăi gŏ siáu bud rhi rhĭ zed hon
  太 甚 , 而 養 之 太 過 , 小 不 如 意 , 則 寒
  chú ngìb ziì rhì shi⁺ rhì shan⁺ rhòng shìn zhá sií ziì nen rhìd
  暑 入 之 矣 。 是 以 善 養 身 者 , 使 之 能 逸
  nen lo pu⁺ cì tung⁺ zog sií ki sĭ tí ngiú rhi hon chú
  能 勞 ; 步 趨 動 作 , 使 其 四 體 狃 於 寒 暑
  ziì biĕn rhan heu⁺ kó rhì gòng kien⁺ kiong lìd shàb hiám rhi bud
  之 變 ; 然 後 可 以 剛 健 強 力 , 涉 險 而 不
  shòng
  傷 。
 
 
  fu min rhìd rhan gìm zhá chi⁺ pin ziì ngid giú tièn hà
  夫 民 亦 然 。 今 者 治 平 之 日 久 天 下
  ziì ngin giàu to⁺  cǔi ngiòg rhi fu⁺ ngin rhi zií bud chud
  之 人 , 驕 惰 脆 弱 , 如 婦 人 孺 子 , 不 出
  rhi gùi mun lun⁺ zhăn dĕu ziì sii⁺ zed sug giáng rhi gú lìd
  於 閨 門 。 論 戰 鬥 之 事 , 則 縮 頸 而 股 慄
  vun to⁺ cèd ziì miang zed rham⁺ ngí rhi bud ngien⁺ tin⁺ rhi
  ; 聞 盜 賊 之 名 , 則 掩 耳 而 不 願 聽 。 而
  sii⁺ tai⁺ fu rhìd mui⁺ shong ngien bìn rhì vui sèn sii⁺ rháu min
  士 大 夫 亦 未 嘗 言 兵 , 以 為 生 事 擾 民 ,
  ciam⁺ bud kó zhóng cii⁺ bud rhìd vŭi ziì tăi shím rhi rhòng ziì
  漸 不 可 長 。 此 不 亦 畏 之 太 甚 , 而 養 之
  tăi gŏ rhi
  太 過 歟 ?
 
 
  cia⁺ fu tièn ha⁺ gŭ rhìu rhĭ ngoi⁺ ziì fam⁺ rhà ngi zhá
  且 夫 天 下 固 有 意 外 之 患 也 。 愚 者
  giĕn sĭ fòng ziì vu sii⁺ zed rhì vui biĕn gŭ vu cii⁺ rhi rhìu
  見 四 方 之 無 事 , 則 以 為 變 故 無 自 而 有
  cii⁺ rhìd bud rhan rhì gìm gued gà só rhì fung⁺ sì bed ngi⁺
  , 此 亦 不 然 矣 。 今 國 家 所 以 奉 西 北 二
  lù zhá sŏi rhì bag van⁺ giĕ fung⁺ ziì zhá rhìu han⁺ rhi
  虜 者 , 歲 以 百 萬 計 。 奉 之 者 有 限 , 而
  kiu ziì zhá vu rham⁺ cii⁺ ki shĕ bid zhĭ rhi zhăn zhăn zhá
  求 之 者 無 厭 , 此 其 勢 必 至 於 戰 。 戰 者
  bid rhan ziì shĕ rhà bud sièn rhi ngò zed sièn rhi bí
  必 然 之 勢 也 。 不 先 於 我 , 則 先 於 彼 ;
  bud chud rhi sì zed chud rhi bed só bud kó dì zhá
  不 出 於 西 , 則 出 於 北 。 所 不 可 知 者 ,
  rhìu chi sug rhán kiùn rhi rhău rhì bud nen mièn rhà
  有 遲 速 遠 近 , 而 要 以 不 能 免 也 。
 
 
  tièn ha⁺ géu bud mièn rhi rhung⁺ bìn rhi rhung⁺ ziì bud rhì
  天 下 苟 不 免 於 用 兵 , 而 用 之 不 以
  ciam⁺ sií min rhi òn lòg vu sii⁺ ziì zhùng rhid dăn chud shìn
  漸 , 使 民 於 安 樂 無 事 之 中 , 一 旦 出 身
  rhi tò sí ti⁺ zed ki vui fam⁺ bid rhìu só bud cèd gŭ
  而 蹈 死 地 , 則 其 為 患 必 有 所 不 測 。 故
  rhad tièn ha⁺ ziì min dì òn rhi bud dì ngui nen rhìd
  曰 : 天 下 之 民 , 知 安 而 不 知 危 , 能 逸
  rhi bud nen lo cii⁺ shin só vui⁺ tai⁺ fam⁺ rhà shin rhùg sií
  而 不 能 勞 , 此 臣 所 謂 大 患 也 。 臣 欲 使
  sii⁺ tai⁺ fu zùn shong⁺ vú rhúng góng sìb bìn fab shu⁺ ngin ziì
  士 大 夫 尊 尚 武 勇 , 講 習 兵 法 ; 庶 人 之
  cai⁺ gòn zhá gău rhì hang chin⁺ ziì zied rhìd min ziì siì to⁺
  在 官 者 , 教 以 行 陣 之 節 ; 役 民 之 司 盜
  zhá shiu⁺ rhì gid cii⁺ ziì sùd mùi sŏi zhùng zed ci⁺ rhi kiun⁺
  者 , 授 以 擊 刺 之 術 ; 每 歲 終 則 聚 於 郡
  fú rhi gú dù shĭ ziì fab rhìu shĭn fŭ rhìu shóng fàd
  府 ; 如 古 都 試 之 法 , 有 勝 負 , 有 賞 罰
  rhi hang ziì gĭ giú zed rhiú rhì giùn fab ciung sii⁺ rhan
  , 而 行 之 既 久 , 則 又 以 軍 法 從 事 。 然
  ngì zhá bid rhì vui vu gŭ rhi tung⁺ min rhiú nau rhì giùn fab
  議 者 必 以 為 無 故 而 動 民 , 又 撓 以 軍 法
  zed min ziòng bud òn rhi shin rhì vui cii⁺ só rhì òn min
  , 則 民 將 不 安 , 而 臣 以 為 此 所 以 安 民
  rhà tièn ha⁺ gó mui⁺ nen hĭ bìn zed ki rhid dăn ziòng rhì
  也 。 天 下 果 未 能 去 兵 , 則 其 一 旦 將 以
  bud gău ziì min rhi kì ziì zhăn fu vu gŭ rhi tung⁺ min
  不 教 之 民 而 驅 之 戰 。 夫 無 故 而 動 民 ,
  sùi rhìu siáu rhăn rhan shùg rhi fu rhid dăn ziì ngui zài
  雖 有 小 怨 , 然 熟 與 夫 一 旦 之 危 哉 ?
 
 
  gìm tièn hà tun ci⁺ ziì bìn giàu ho rhi dò rhăn
  今 天 下 屯 聚 之 兵 , 驕 豪 而 多 怨 ,
  lin ab bag siăng rhi rhàu ki shong⁺ zhá ho gŭ cii⁺ ki
  陵 壓 百 姓 , 而 邀 其 上 者 , 何 故 ? 此 其
  sìm rhì vui tièn ha⁺ ziì dì zhăn zhá vui ngò rhi rhi
  心 , 以 為 天 下 之 知 戰 者 , 惟 我 而 已 。
  rhi sií pin min gài sìb rhi bìn bí dì rhìu só tìd zed
  如 使 平 民 皆 習 於 兵 , 彼 知 有 所 敵 , 則
  gŭ rhì pŏ ki gàn meu rhi zhàd ki giàu hĭ li⁺ hod ziì
  固 以 破 其 奸 謀 , 而 折 其 驕 氣 。 利 害 之
  zĭ kí bud rhìd shím min rhi
  際 , 豈 不 亦 甚 明 歟 ?